首页 > 娱乐 >

电视剧《十年三月三十日》举行影视创作分享会助力都市职场剧

发布时间:2019-09-20 10:54:04来源:中娱网

  多方代表围绕《十年三月三十日》的创作方法、精神内核、都市职场剧突围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由世像传媒、《综艺报》社主办的“电视剧《十年三月三十日》影视创作分享会”9月17日在央视音像资料馆举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陶世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世像传媒创始人兼总裁何晓辉,《十年三月三十日》总制片人杨珊珊,宫城县山形县国际观光推广上海代表处代理所长赵素萍,前程无忧市场部高级经理李想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担任主持,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社长、《综艺报》社社长王卫平最后进行总结。多方代表围绕《十年三月三十日》的创作方法、精神内核、都市职场剧突围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匠心打磨坚持原创 巧妙逻辑构思引发共鸣

  《十年三月三十日》是由爱奇艺、世像传媒出品,唐德影视、数字王国、仨仁影视联合出品,钟澍佳执导,窦骁、娜扎、徐正溪领衔主演,宋妍霏、王姿允、金泽灏等主演的原创都市职场励志爱情剧。该剧讲述了六位性格迥异、对梦想有着不同追求的年轻人,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成长奋斗、追寻梦想的都市职场爱情故事,将于9月19日起登陆爱奇艺、腾讯视频。

世像传媒创始人兼总裁何晓辉

  “原创作品前两年在市场上遇到了一定的冷遇和困境,很多坚持原创的作者也纷纷转做IP写手,改编IP剧。”世像传媒创始人兼总裁何晓辉坦言,没有IP支撑的《十年三月三十日》从剧本到制作完成花费三年时间,整个创作过程经历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他们始终坚持将观察现实、歌颂时代和赞美生活作为创作标准,努力让原创内容能够有很好的呈现和价值。

  为了跳脱传统都市职场剧单纯的情感范畴,尽可能延展呈现当今时代的生活图景和社会话题,制片人杨珊珊表示,《十年三月三十日》编剧团队参考了生活中的80后、90后职场人,从他们身上找到共性和特殊性,以此塑造出了六位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主人公形象。其中既有出身贫寒拼搏向上的都市青年,还有坚持梦想不忘初心的职场新人,亦有大胆追逐梦想的新锐创业者。杨珊珊希望观众通过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以及成长主题的表达,能从中窥探到自己的人生缩影,产生共鸣,“我们不求震撼观众,只求观众有小小的欣慰和投射。”

  不光在剧情设计上,《十年三月三十日》在广告植入上也力求做到自然呈现。李想表示,前程无忧作为国内最早上市的人力资源公司,在做娱乐项目营销时希望进行更自然的结合,“我们会从用户角度,根据剧中人物的特征,并结合产品功能,来设计各种使用场景。”

  在提前观看样片后,俞虹指出《十年三月三十日》在人物设置、场景选择、角度切入等方面具有一些巧思别致之处,使得剧集呈现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通过巧妙逻辑构思完成了价值合理性。比如选择一群相识的同学关系群,让青春爱情故事有了合理的逻辑关系;选择旅游公司,让剧中的美景、时尚、动态发展调整的存在有了合理性;选择经理人、律师、电竞等职业,让时代感、前卫性、竞争有了当下表达的合理出口。”俞红认为,在熟悉中去发现、表现、呈现不同,是一种探索的深入。

  祝燕南也肯定了主创团队在寻找当代职场年轻人情感交集方面做出的努力,“这部剧基本抓住了当代青年的共通特征,特别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得不为此付出一定代价的公理认同,这是任何一代人都可以认可的,所以不存在不可克服的代际差异。”

  多元素深度融合碰撞 聚焦旅游行业题材

  题材上的创新及内容上的垂直深耕成为近几年都市职场剧的一大突破口,如何通过融入新鲜元素达到差异化呈现,也是当今很多剧集一直探索的方向。何晓辉介绍,《十年三月三十日》将旅游、职场、爱情等与当代年轻人紧密相关的元素进行创新性结合,力求让观众既能看到斗智斗勇的职场风云,又能感受到撩人心跳的甜蜜爱情,从而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

  旅游元素的融入对剧集的画面呈现提出了更高要求。剧组对取景地精挑细选,辗转深圳、惠州、苏州、上海,日本宫城县和山形县六地进行拍摄。杨珊珊希望在拓展电视剧拍摄空间可能性的同时,也把美景以及现在年轻人向往自由的乐活态度传达给大家。“六地拍摄光转景就花费十几天,大量的拍摄时间被压缩,为了增加效率,我们做了很多尝试,远打、近打,运用多机镜头,减少没有意义的镜头或者传统镜头的设置。”最终的呈现效果没让杨珊珊失望,“每帧截出来就是一张剧照”。

  分享会上,宫城县山形县国际观光推广上海代表处代理所长赵素萍作为日方代表,介绍了两地与《十年三月三十日》剧组合作的经历,她表示日本两地政府非常重视这次合作,也希望通过《十年三月三十日》的热播吸引到更多中国游客前往当地观光旅游。

  之前鲜有国人涉足的宫城县和山形县给与会嘉宾带来了十足的新鲜感。冷凇认为文化旅游与影视IP深入融合是值得业界深入探讨的问题,影视产业不能光停留在卖剧、卖广告阶段,“看完前四集中的美景,让我有一种去宫城县和山形县旅游的冲动。”

  俞虹则针对旅游产业和影视创作的跨国合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她希望创作者能探索出一种更好的合作模式,为未来的开拓打下基础,“旅游是特别广阔的天地,不仅是自然风光,还有美食、人文历史等种种呈现。如何将这些很自然地融合到作品中,而不是生硬地穿插进去,是值得探索的。”

  题材创新探索都市剧突围 引领职场新青年正能量价值观

  一部优秀的都市职场剧在不失剧集青年性与时尚性的同时,还要兼备经典文艺的审美价值,传递出青年群体勇于追梦,砥砺前行的青春正能量。陶世明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很多都市剧之所以吸引观众,是因为构筑了一个新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对生活产生了新感悟。“这两年对文艺创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无论什么题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符合主流价值观,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祝燕南则认为,一部作品如果没有深厚的思想伟力,没有贯穿始终的灵魂经络,那么无论费多大力气去追求唯美表达,所有的画面都不过是现实照片的人工美容美颜。“只有思想性的东西才能赋予它真正美的东西。”

王卫平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提到了三个关系的把握:

  第一是常规操作与别致设计之间的关系。

  大家谈到这部剧在画面、景别、人物设置等许多方面都比较别致,其实戏里戏外都还有些别致的地方,包括这次分享会的规模、范围,嘉宾的选择,以及互动插话式的交流,自然、放松,都是不同以往的,也是一种别致。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有些事儿需要突破,需要别开生面,而有些事儿还需要假以时日,需要具备条件,需要按规则办事。比如,提供的剧集太少,会影响对全剧进行全面准确的评点,别致与常规之间还是有个度的把握为好。

  第二是创作给谁看与让观众看谁之间的关系。

  这里说的不仅是艺术设计,还涉及电视剧的社会功能。这部剧塑造了三对,六个人,就常规来说,主要人物不宜过多,过多容易摊平、分散,让观众看谁呀?最后谁也记不住。最好能立住一两个人物,做深做透。当然人物也可以是群体形象,比如《士兵突击》就是群像,但许三多还是主要的。所以形象塑造之前还是要考虑清楚,要有设计、有主次,这也是戏剧规律。甚至包括造型、化妆都要有人物的整体考虑,太过相近相类似,也会是败笔。同时,还要考虑你们给谁看?这样的青春题材的目标观众肯定是80后、90后,年轻的观众群为主没问题,但能否也借鉴动漫思维,迪士尼的动漫是给少年儿童看的,但是家长也愿意看,我们是不是也要有这样的思维,在策划阶段就有意识地注入更多的延伸元素,片子的受众群就不一样了,就拓宽了。

  第三是完善主业与跨界经营之间的关系。

  做电视剧,它有自身的规律和链条。从剧本开始创作、融资、制作、发行、播出,包括植入,在新的文化环境背景下,还要开动脑筋,尝试一些新的操作思路,开辟一些新的增长点。比如,这部剧的境外合作、植入,都有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这次发行直接给了两家新媒体平台。但传统的东西很多还是有生命力的,需要不断完善,不能太墨守成规。同时,一定要开辟出新的路径,用新时代的思维打造出新的渠道、平台和方式。

  在上周的电视节上,许多活动是和文旅有关的,包括文旅基地、文旅小镇开发等。现在很多影视公司也开始转向做文旅,你们这个剧的境外合作,就是从旅游切入的,还可以考虑和境外的传媒合作,比如让日本观众在他们的电视上也看看中国人眼中的日本景物,不也是一种“走出去”吗?在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能太传统,不能一成不变,那是走不通的。最近还有一个现象比较热,网红拉动二级市场销售,一年有好几个亿。我们把手头上的演员、明星资源整合一下,不也可以干很多事儿嘛。

  今天做影视不能太单一局限了,特别需要灵活多变,这样今后路子就宽了,增长马上就变了。有些东西已经有端倪了,至少创意有了,剩下的就是去尽善尽美。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国财经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财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